韩一斋
2017-05-04

中医药文化.gif


悬壶济世五十载,

升降有道淤结开 。

温寒湿热百草方,

我辈传承精髓来 。


韩一斋


韩一斋,名善长,晚号梦新,北京人 。生于1874年,卒于1953年,享年79岁 。韩氏少年考入太医院医学馆学习,并拜太医院院判李子余为师 。4年后结业,供职于太医院,任恩粮 。辛亥革命后,于府右街石板房胡同寓所悬壶济世,逐日患者盈门,熙熙攘攘,在京行医50余年颇负盛名 。

学术头脑

韩氏治病重视肝郁,治虚损分五脏,治血证降逆化瘀,治吐逆重升降补泻 。他主张治虚损要团结脏腑生克关系,周全剖析 。在治疗历程中,总以稳妥轻灵为务,切不可急速求功,用药过猛,左支右绌,反而有害 。韩氏以为,治病必需详审病情 。凡标本皆虚者则当补,标本皆实者宜当泻 。有标实而本虚,或本实而标虚,有舍本从标,有舍标从本 。


他说:“凡降者必先升,但升者不使过高,降者宜求其缓 。降其蕴邪,驱其滞热,升其缺乏,以补其正,斯为得之 。”治病欲想降(攻),必先思量升(补) 。用升法宜当求其适合,不可升之太过 。久病或虚弱者,使用通降法时,尤宜缓和稳妥,不可过急过猛,恐其病去正伤 。所用通降之法,是指内有蕴热障碍,故当驱之 。所云升其缺乏,指正虚清阳不可上升,故当补之 。关于久病重病,邪实正虚之人,攻补两难,必需审察标本虚实,接纳兼顾并筹之法,无邪运用,多能取效 。



临床履历

韩氏以为,肝气横逆,克犯脾胃,治宜疏肝理气,接纳柴胡、香附、苏梗、青陈皮、郁金等 。肝气郁久化火,火性上炎,治宜泄肝折热,接纳龙胆草、黄芩、夏枯草、芦荟、青黛、知母、山栀、连翘等 。肝阳上亢,治以平肝镇逆,接纳紫贝齿、瓦楞子、代赭石、生牡蛎、旋复花、白蒺藜、羚羊角、钩藤、炒蚕砂、炒僵蚕、灵磁石、茯神等 。阴虚肝热,治以清肝育阴,接纳生地、杭芍、女贞子、旱莲草、丹皮、阿胶珠等 。


对虚损的治疗,以为领先分阴阳、别五脏、论气血 。团结母子生克,顾及脾肾二脏 。心阴缺乏,药用丹参、元参、麦冬、阿胶;心阳缺乏,药用人参、黄芪、当归、桂枝、茯苓、菖蒲 。肝阴缺乏,药用杭芍、生地、茺蔚子、女贞子、阿胶;肝阳缺乏,药用山萸肉、枸杞子、楮实子 。脾阴缺乏,药用生山药、生杭芍、生薏米、白扁豆、莲子肉;脾阳缺乏,药用人参、茯苓、苍术、于术、升麻、藿香、陈皮 。肺阴缺乏,药用百合、阿胶、北沙参、麦冬、天冬;肺阳缺乏,药用人参、黄芪、升麻、蛤蚧、五味子、益智仁 。肾阴缺乏,药用熟地、潼蒺藜、枸杞子、杜仲、桑寄生、金樱子、补骨脂、川续断、黑桑椹;肾阳缺乏,药用熟附子、肉桂、巴戟天、锁阳、山萸肉 。


关于血证,他以为寒则涩而不流,温则消而去之 。常用药物,如苏子、降香、沉香、旋复花、生代赭石、左牡蛎、杏仁、川贝母等 。治血症重视化瘀,常选醋制花蕊石、三七、桃仁、红花、牛膝、醋炒大黄、姜黄、蒲黄、炒五灵脂等 。总之,关于血证主张降逆以缓其急,化瘀以防留邪 。


关于吐逆,他以为皆属升降不可平衡所致 。临证时先审病因,辨明属表闭,属内热,属湿郁,属暑邪秽浊,对证治疗,恢复升降 。若属肝胃郁热,则用竹茹、川连、陈皮、黄芩、法半夏、吴萸、砂仁等肝胃同调 。若属命门火衰,脾胃气虚,则选附子、肉桂、干姜、硫黄、吴萸、荜茇等 。



后世影响

韩一斋医术精湛,门人学生甚众,如赵绍琴、刘奉五、梁仪韵、郗霈龄、吴静芳等皆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 。


祝好朋侪大贤自合为九列,清风可以流万年!


韩一斋

中医药文化.gif


悬壶济世五十载,

升降有道淤结开 。

温寒湿热百草方,

我辈传承精髓来 。


韩一斋


韩一斋,名善长,晚号梦新,北京人 。生于1874年,卒于1953年,享年79岁 。韩氏少年考入太医院医学馆学习,并拜太医院院判李子余为师 。4年后结业,供职于太医院,任恩粮 。辛亥革命后,于府右街石板房胡同寓所悬壶济世,逐日患者盈门,熙熙攘攘,在京行医50余年颇负盛名 。

学术头脑

韩氏治病重视肝郁,治虚损分五脏,治血证降逆化瘀,治吐逆重升降补泻 。他主张治虚损要团结脏腑生克关系,周全剖析 。在治疗历程中,总以稳妥轻灵为务,切不可急速求功,用药过猛,左支右绌,反而有害 。韩氏以为,治病必需详审病情 。凡标本皆虚者则当补,标本皆实者宜当泻 。有标实而本虚,或本实而标虚,有舍本从标,有舍标从本 。


他说:“凡降者必先升,但升者不使过高,降者宜求其缓 。降其蕴邪,驱其滞热,升其缺乏,以补其正,斯为得之 。”治病欲想降(攻),必先思量升(补) 。用升法宜当求其适合,不可升之太过 。久病或虚弱者,使用通降法时,尤宜缓和稳妥,不可过急过猛,恐其病去正伤 。所用通降之法,是指内有蕴热障碍,故当驱之 。所云升其缺乏,指正虚清阳不可上升,故当补之 。关于久病重病,邪实正虚之人,攻补两难,必需审察标本虚实,接纳兼顾并筹之法,无邪运用,多能取效 。



临床履历

韩氏以为,肝气横逆,克犯脾胃,治宜疏肝理气,接纳柴胡、香附、苏梗、青陈皮、郁金等 。肝气郁久化火,火性上炎,治宜泄肝折热,接纳龙胆草、黄芩、夏枯草、芦荟、青黛、知母、山栀、连翘等 。肝阳上亢,治以平肝镇逆,接纳紫贝齿、瓦楞子、代赭石、生牡蛎、旋复花、白蒺藜、羚羊角、钩藤、炒蚕砂、炒僵蚕、灵磁石、茯神等 。阴虚肝热,治以清肝育阴,接纳生地、杭芍、女贞子、旱莲草、丹皮、阿胶珠等 。


对虚损的治疗,以为领先分阴阳、别五脏、论气血 。团结母子生克,顾及脾肾二脏 。心阴缺乏,药用丹参、元参、麦冬、阿胶;心阳缺乏,药用人参、黄芪、当归、桂枝、茯苓、菖蒲 。肝阴缺乏,药用杭芍、生地、茺蔚子、女贞子、阿胶;肝阳缺乏,药用山萸肉、枸杞子、楮实子 。脾阴缺乏,药用生山药、生杭芍、生薏米、白扁豆、莲子肉;脾阳缺乏,药用人参、茯苓、苍术、于术、升麻、藿香、陈皮 。肺阴缺乏,药用百合、阿胶、北沙参、麦冬、天冬;肺阳缺乏,药用人参、黄芪、升麻、蛤蚧、五味子、益智仁 。肾阴缺乏,药用熟地、潼蒺藜、枸杞子、杜仲、桑寄生、金樱子、补骨脂、川续断、黑桑椹;肾阳缺乏,药用熟附子、肉桂、巴戟天、锁阳、山萸肉 。


关于血证,他以为寒则涩而不流,温则消而去之 。常用药物,如苏子、降香、沉香、旋复花、生代赭石、左牡蛎、杏仁、川贝母等 。治血症重视化瘀,常选醋制花蕊石、三七、桃仁、红花、牛膝、醋炒大黄、姜黄、蒲黄、炒五灵脂等 。总之,关于血证主张降逆以缓其急,化瘀以防留邪 。


关于吐逆,他以为皆属升降不可平衡所致 。临证时先审病因,辨明属表闭,属内热,属湿郁,属暑邪秽浊,对证治疗,恢复升降 。若属肝胃郁热,则用竹茹、川连、陈皮、黄芩、法半夏、吴萸、砂仁等肝胃同调 。若属命门火衰,脾胃气虚,则选附子、肉桂、干姜、硫黄、吴萸、荜茇等 。



后世影响

韩一斋医术精湛,门人学生甚众,如赵绍琴、刘奉五、梁仪韵、郗霈龄、吴静芳等皆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 。


祝好朋侪大贤自合为九列,清风可以流万年!